近期,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相继前往渝中区困境儿童家庭、石柱县华溪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聚焦决社会痛点,以专业为纽带,在收纳整理与科学启蒙中,构建起跨越城乡的温情网络。
渝中实践 收纳术重构困境儿童心灵秩序
在渝中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志愿者们在重庆市大田小家家政服务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掌握“空间整理—心理秩序”的联动逻辑,学习用有序物理环境提升儿童自我掌控感。新颖专业的培训课程,不仅让志愿者们收获一项新技能,也为后续开展家访和关爱帮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的四天里,志愿者们兵分四路,前往渝中区20余户困境儿童家庭,开展走访调研和日常帮扶行动,并手把手教授玩具分类、衣物收纳等技巧。当13岁女孩将杂乱书桌变得井井有条,兴奋展示绘画梦想的瞬间,当父母患癌的男孩依依不舍与志愿者们拥抱的温情时刻,便是团队此行的价值具象化。
志愿者指导小朋友整理衣物。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展开剩余59%困境儿童眼中对生活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烈日骄阳下社区工作者们的认真与执着,政府精准帮扶的系列政策……这些走街串巷遇见的一切,都让青年学子们深受触动,更加深刻意识到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据悉,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与渝中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双方将围绕困境儿童帮扶、青少年成长教育等领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实践、服务、历练平台,引领更多青年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
华溪行动 暖心科普服务“一老一小”
在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青年学子们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村里“一老一小”送去暖心科普服务。
养老服务中心里,00后学子李明娟握着老人手掌,对比化纤与棉麻的吸湿特性。老人仔细摩挲着志愿者带来的衣料,恍然大悟:“原来凉快是有科学门道的!”
实践团不仅关注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更结合华溪村特色黄精产业,深入浅出地普及科学施肥等助力产业提质增效的技术知识,赢得老人们的频频赞许。
志愿者与老人深入交流。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不远处的青少年之家,一场“触觉科学课”为孩子们开启沉浸式科学探索之旅。气球静电实验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和欢笑;体验环节,淀粉遇碘伏的“隐形墨水”让孩子们感受化学奇妙奇反应,利用黏土和牙签构建的“水分子”模型,带领他们探索微观世界的结构之美。
“当学生用专业知识让老人恍然大悟、让儿童眼睛发亮,便是课堂育人的最高延伸。”该学院带队教师指出。(晏红霞)
发布于:北京市全国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